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Old/New Testament

Each day includes a passage from both the Old Testament and New Testament.
Duration: 365 days
Chinese New Version (Simplified) (CNVS)
Version
诗篇 13-15

在忧苦中祈求 神看顾

大卫的诗,交给诗班长。

13 耶和华啊!你忘记我要到几时呢?

要到永远吗?

你掩面不顾我,要到几时呢?

我心里筹算不安,内心终日愁苦,要到几时呢?

我的仇敌胜过我,要到几时呢?

耶和华我的 神啊!求你看顾我,应允我;

求你使我的眼睛明亮,免得我沉睡至死;

免得我的仇敌说:“我胜过了他”;

免得我跌倒的时候我的敌人就欢呼。

至于我,我倚靠你的慈爱,

我的心必因你的救恩欢呼。

我要歌颂耶和华,因他以厚恩待我。(本章第5~6节在《马索拉文本》为13:6)

 神救护子民脱离愚顽世人(A)篇)

大卫的诗,交给诗班长。

14 愚顽人心里说:“没有 神。”

他们都是败坏,行了可憎的事,

没有一个行善的。(本节在《马索拉文本》包括细字标题)

耶和华从天上察看世人,

要看看有明慧的没有,

有寻求 神的没有。

人人都偏离了正道,一同变成污秽;

没有行善的,连一个也没有。

所有作恶的都是无知的吗?

他们吞吃我的子民好象吃饭一样,

并不求告耶和华。

他们必大大震惊,

因为 神在义人的群体中。

你们要使困苦人的计划失败,

但耶和华是他的避难所。

但愿以色列的救恩从锡安而出;

耶和华给他子民带来复兴的时候(“耶和华给他子民带来复兴的时候”或译:“耶和华把他被掳的子民带回来的时候”),

雅各要快乐,以色列要欢喜。

属 神的人的品行

大卫的诗。

15 耶和华啊!谁能在你的帐幕里寄居?

谁能在你的圣山上居住呢?(本节在《马索拉文本》包括细字标题)

就是行为完全,作事公义,

心里说诚实话的人。

他不以舌头诋毁人,

不恶待朋友,

也不毁谤他的邻居。

他眼中藐视卑鄙的人,

却尊重敬畏耶和华的人。

他起了誓,纵然自己吃亏,也不更改。

他不拿自己的银子放债取利,

也不收受贿赂陷害无辜;

行这些事的人,必永不动摇。

使徒行传 19:21-41

以弗所的骚动

21 这些事以后,保罗心里定意要经过马其顿、亚该亚,往耶路撒冷去。他说:“我到了那边以后,也该去罗马看看。” 22 于是从服事他的人中,派了提摩太和以拉都两人去马其顿,自己暂时留在亚西亚。

23 那时,因这道起了大扰乱, 24 有一个银匠,名叫低米丢,是制造亚底米女神银龛的。他让技工们作了不少的生意。 25 他把这些人和同业的工人聚集起来,说:“各位,你们知道,我们是靠这生意赚钱的。 26 现在你们看见了,也听见了,这个保罗不单在以弗所,而且几乎在整个亚西亚,说服了,也带坏了许多人,说:‘人手所做的,都不是神。’ 27 这样,不只我们这一行要给人鄙视,就是大女神亚底米的庙也会给人撇弃,连全亚西亚和普天下所敬拜的女神也要垮台,威荣尽都失掉了。”

28 他们听了,怒气冲冲喊着说:“以弗所人的女神,伟大的亚底米啊!” 29 全城骚动起来,他们捉住了保罗的旅伴马其顿人该犹和亚里达古,齐心冲进了剧场。 30 保罗想要到人群当中去,门徒却不许。 31 还有几位亚西亚的首长,是保罗的朋友,派人来劝他,不要冒险到剧场里去。 32 那时大家叫这个喊那个,乱成一团,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聚集的原因。 33 犹太人把亚历山大推到前面,群众中有人把这事的因由告诉他。亚历山大作了一个手势,要向民众申辩。 34 大家一认出他是犹太人,就异口同声高呼:“以弗所人的女神,伟大的亚底米啊!”喊了约有两个钟头。 35 后来,书记官安抚群众说:“以弗所人哪!谁不知道你们的城,是看守大亚底米的庙,又是看守宙斯那里降下的神像的呢? 36 这些事既然是驳不倒的,你们就应当平心静气,不可轻举妄动。 37 你们带来的这些人,既没有行劫庙宇,也没有亵渎我们的女神。 38 如果低米丢和同他一起的技工要控告谁,大可以告上法庭,或呈交总督;让他们彼此控告好了。 39 如果还有其他的事件,可以在合法的集会里,谋求解决。 40 今天的动乱,本来是无缘无故的,我们可能有被控告的危险;关于这次的骚动,我们实在无法解释。” 41 说了这些话,就把群众解散了。

Chinese New Version (Simplified) (CNVS)

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