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Old/New Testament

Each day includes a passage from both the Old Testament and New Testament.
Duration: 365 days
Chinese New Version (Simplified) (CNVS)
Version
历代志下 23-24

耶何耶大等人立约辅助王子(A)

23 到了第七年,耶何耶大奋勇图强,召来耶罗罕的儿子亚撒利雅、约哈难的儿子以实玛利、俄备得的儿子亚撒利雅、亚大雅的儿子玛西雅和细基利的儿子以利沙法等几位百夫长,和他们立约。 他们就走遍犹大,从犹大各城召集利未人和以色列各家族的首领;他们就来到耶路撒冷。 全体会众在 神的殿里与王立约。耶何耶大对他们说:“王的儿子应当按照耶和华应许大卫的子孙的话作王。 你们要这样行:你们中间每逢安息日来值班的祭司和利未人,三分之一要把守各门; 三分之一要在王宫,三分之一要在基址门;全体人民都要在耶和华殿的院子里。 除了祭司和供职的利未人以外,任何人不得进入耶和华的殿,只有他们可以进去,因为他们是分别为圣的;全体人民都要遵守耶和华的吩咐。 利未人要在周围环绕君王,各人手里拿着武器;擅自进殿的,都必被处死;王出入的时候,你们都要随着他。” 利未人和犹大众人都照着耶何耶大祭司吩咐的一切去行;他们各人带着在安息日值班或在安息日下班的人来,因为耶何耶大祭司不准他们下班。 于是耶何耶大祭司把 神的殿里,原本属于大卫王的矛枪、大盾和小盾,交给了众百夫长; 10 他又分派众民,手中各拿兵器,守在祭坛和殿的四周,从殿的右面到殿的左面,环绕着王。 11 于是他们把王子领出来,给他戴上王冠,又把约书交给他,立他为王;耶何耶大和他的众子用膏膏他,并且说:“愿王万岁!”

亚他利雅被杀(B)

12 亚他利雅听见人民奔跑和赞美王的声音,就进了耶和华的殿,到众民那里去。 13 她一观看,见王站在殿门口的柱旁,众官长和吹号的人在王的周围;国民都欢乐吹号,又有歌唱的人用各种乐器领导众人歌颂。于是亚他利雅撕裂衣服,说:“反了!反了!” 14 耶何耶大祭司把管辖军队的众百夫长叫出来,对他们说:“把她从各班次中间赶出去;跟随她的人,都要用刀杀死。”因为祭司说:“不可在耶和华的殿内杀死她。” 15 她走到王宫的马门入口的时候,众兵就把她拿住,在那里把她杀死了。

耶何耶大的改革(C)

16 耶何耶大与众民和王立约,要他们作耶和华的子民。 17 于是众民都去到巴力庙,把庙拆毁,打碎祭坛和偶像,又在祭坛前杀了巴力的祭司玛坦。 18 耶何耶大把看守耶和华殿的责任,交在利未支派的祭司手里;这些利未支派的祭司是大卫分派在耶和华的殿中,照着摩西的律法所记的,给耶和华献燔祭,又照着大卫所定的,欢乐歌唱。 19 他又设立守门的看守耶和华殿的各门,无论为了甚么事,不洁净的人,都不能进去。 20 他率领百夫长、贵族、民间的官长和国民,又把王从耶和华的殿领下来,从“上门”进入王宫,拥立王坐在王位上。 21 于是全国的人民都欢乐,全城也都宁静;因为他们把亚他利雅用刀杀了。

约阿施作犹大王(D)

24 约阿施登基的时候是七岁,在耶路撒冷作王共四十年。他的母亲名叫西比亚,是别是巴人。 耶何耶大祭司在世的日子,约阿施行耶和华看为正的事。 耶何耶大为他娶了两个妻子,他就生了一些儿女。

下令重修圣殿(E)

此后,约阿施有意重修耶和华的殿, 就召集了众祭司和利未人,对他们说:“你们要去到犹大各城,向所有以色列人募捐金钱,可以年年修建你们 神的殿;你们应急速办理这事。”可是利未人却不急速办理。 于是王把大祭司耶何耶大召来,对他说:“你为甚么不命令利未人把耶和华的仆人摩西和以色列的会众,为法柜的会幕规定的税款,从犹大和耶路撒冷征收回来,作修殿的费用呢?” 原来那恶妇亚他利雅的众子曾经拆毁 神的殿,又把耶和华殿中一切分别为圣的物品用来供奉巴力。

于是王下令,他们就造了一个柜,放在耶和华殿的门外; 又在犹大和耶路撒冷发出通告,叫人把 神的仆人摩西,在旷野规定以色列人缴交的税款带来,献给耶和华。 10 众领袖和人民都欢欢喜喜把税款带来,投进柜中,直到他们都投完了。 11 利未人把银柜抬到王指定负责这事的人那里的时候,他们看见税银很多,王的书记和大祭司的属员就来把银柜倒空,然后抬回原处。天天都是这样,所以收集了很多银子。 12 王和耶何耶大把银子交给耶和华殿的办事人员,他们就雇了石匠和木匠,重建耶和华的殿,又雇了铁匠和铜匠,重建耶和华的殿。 13 作工的人不住工作,重修的工程在他们手下顺利进行;他们把 神的殿重建得和先前一样,并且非常坚固。 14 他们完工以后,就把剩下的银子送到王和耶何耶大面前,用来制造耶和华殿里的器皿、供奉和献祭所用的器皿、盘子,以及各种金银器皿。耶何耶大在世的日子,众人都常在耶和华的殿里献燔祭。

耶何耶大逝世

15 耶何耶大年纪老了,寿数满足就死了;他死的时候,是一百三十岁。 16 他和列王一同埋葬在大卫城里,因为他在以色列为 神和 神的殿作了美善的事。

全国上下离弃耶和华

17 耶何耶大死后,犹大的领袖们来朝拜王;王听从了他们的主意。 18 他们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 神的殿,去事奉亚舍拉和偶像。因为他们的罪, 神的忿怒临到犹大和耶路撒冷。 19 但耶和华仍然差派先知到他们中间,引导他们归向耶和华;这些先知虽然警告他们,他们却不肯听从。

撒迦利亚责民遭害

20 那时, 神的灵临到耶何耶大祭司的儿子撒迦利亚身上,他就站在比众民高的地方,对他们说:“ 神这样说:‘你们为甚么违背耶和华的诫命,使你们不得亨通呢?因为你们离弃了耶和华,所以耶和华也离弃你们。’” 21 众人要杀害撒迦利亚,于是照着王的命令,在耶和华殿的院子里用石头把他打死。 22 约阿施王没有记念撒迦利亚的父亲耶何耶大对他所施的恩,反而杀了他的儿子。撒迦利亚临死的时候,说:“愿耶和华鉴察,并且责问你!”

亚兰军攻打犹大(F)

23 过了年,亚兰的军队上来攻打约阿施;他们侵入犹大和耶路撒冷,杀了民间的领袖,又把他们的一切战利品都送到大马士革王那里去。 24 亚兰的军队虽然只来了一小队人,耶和华却把一支庞大的军队交在他们手里;因为犹大人离弃了耶和华他们列祖的 神,亚兰人向约阿施执行了惩罚。

约阿施被杀(G)

25 亚兰人离开约阿施的时候,他们丢下约阿施,因为他受了重伤,他的臣仆要杀害他,为了报复耶何耶大祭司的儿子流血的仇;他们在床上杀死他,他就死了;有人把他埋葬在大卫城里,只是没有埋葬在列王的陵墓里。 26 谋害他的是亚扪妇人示米押的儿子撒拔和摩押妇人示米利的儿子约萨拔。 27 至于约阿施的众子,以及许多警戒他的话,还有他重建 神的殿的事,都记在列王记的注释上。约阿施的儿子亚玛谢接续他作王。

约翰福音 15

耶稣是真葡萄树

15 “我是真葡萄树,我父是培植的人。 所有属我而不结果子的枝子,他就剪去;所有结果子的,他就修剪干净,让它结更多的果子。 现在你们因着我对你们所讲的道,已经干净了。 你们要住在我里面,我也就住在你们里面。枝子若不连在葡萄树上,自己就不能结果子;你们若不住在我里面,也是这样。 我是葡萄树,你们是枝子。住在我里面的,我也住在他里面,他就结出很多果子;因为离开了我,你们就不能作甚么。 人若不住在我里面,就像枝子丢在外面枯干了,人把它们拾起来,丢在火里烧掉了。 你们若住在我里面,我的话也留在你们里面;无论你们想要甚么,祈求,就给你们成就。 这样,你们结出很多果子,我父就因此得荣耀,你们也就是我的门徒了。 父怎样爱我,我也怎样爱你们;你们要住在我的爱里。 10 如果你们遵守我的命令,就必定住在我的爱里,正像我遵守了我父的命令,住在他的爱里一样。

11 “我把这些事告诉了你们,好让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且使你们的喜乐满溢。 12 你们要彼此相爱,像我爱你们一样,这就是我的命令。 13 人为朋友舍命,人间的爱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 14 你们若行我所吩咐你们的,就是我的朋友了。 15 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因为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我已经称你们为朋友了,因为我从我父那里听见的一切,都已经告诉你们了。 16 不是你们拣选了我,而是我拣选了你们,并且分派你们去结果子,就是结常存的果子,使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甚么,他必定赐给你们。 17 我把这些事吩咐你们,是要你们彼此相爱。

世人恨主也恨门徒

18 “如果世人恨你们,你们要知道他们在恨你们以先,已经恨我了。 19 你们若属于这世界,世人必定爱属自己的;但因为你们不属于世界,而是我从世界中拣选了你们,所以世人就恨你们。 20 你们要记住我对你们说过的话:‘仆人不能大过主人。’他们若迫害我,也必定迫害你们;他们若遵守我的话,也必定遵守你们的话。 21 但他们因着我的名,要向你们行这一切,因为他们不认识那差我来的。 22 如果我没有来,也没有对他们讲过甚么,他们就没有罪;但现在他们的罪是无可推诿的了。 23 恨我的,也恨我的父。 24 如果我没有在他们中间作过别人没有作过的事,他们就没有罪;但现在我和我的父,他们都看见了,也都恨恶。 25 这就应验了他们律法上所写的话:‘他们无故地恨我。’

26 “我从父那里要差来给你们的保惠师,就是从父那里出来的真理的灵,他来到的时候,要为我作见证。 27 你们也要作见证,因为从开始你们就是跟我在一起的。”

Chinese New Version (Simplified) (CNVS)

Chinese New Version (CNV). Copyright © 1976, 1992, 1999, 2001, 2005 by Worldwide Bible Socie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