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int Page Options
Previous Prev Day Next DayNext

Book of Common Prayer

Daily Old and New Testament readings based on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Duration: 861 days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Version
詩篇 95

勸眾歌頌耶和華

95 來啊,我們要向耶和華歌唱,向拯救我們的磐石歡呼!
我們要來感謝他,用詩歌向他歡呼!
因耶和華為大神,為大王,超乎萬神之上。
地的深處在他手中,山的高峰也屬他。
海洋屬他,是他造的,旱地也是他手造成的。

戒民勿干主怒致失所許之福

來啊,我們要屈身敬拜,在造我們的耶和華面前跪下!

因為他是我們的神,我們是他草場的羊,是他手下的民。唯願你們今天聽他的話:
「你們不可硬著心,像當日在米利巴,就是在曠野的瑪撒
那時你們的祖宗試我探我,並且觀看我的作為。
10 四十年之久,我厭煩那世代,說:『這是心裡迷糊的百姓,竟不曉得我的作為。』
11 所以我在怒中起誓說:『他們斷不可進入我的安息。』」

詩篇 32

蒙主赦宥乃為有福

32 大衛的訓誨詩。

得赦免其過、遮蓋其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凡心裡沒有詭詐,耶和華不算為有罪的,這人是有福的!
我閉口不認罪的時候,因終日唉哼而骨頭枯乾。
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盡,如同夏天的乾旱。(細拉)
我向你陳明我的罪,不隱瞞我的惡。我說「我要向耶和華承認我的過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惡。(細拉)
為此,凡虔誠人都當趁你可尋找的時候禱告你,大水泛溢的時候,必不能到他那裡。
你是我藏身之處,你必保佑我脫離苦難,以得救的樂歌四面環繞我。(細拉)

倚恃耶和華者必得慈愛

我要教導你,指示你當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勸誡你。

你不可像那無知的騾馬,必用嚼環轡頭勒住牠,不然就不能馴服。
10 惡人必多受苦楚,唯獨倚靠耶和華的,必有慈愛四面環繞他。
11 你們義人應當靠耶和華歡喜快樂,你們心裡正直的人都當歡呼!

詩篇 143

仇敵逼迫求主救脫

143 大衛的詩。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留心聽我的懇求,憑你的信實和公義應允我!
求你不要審問僕人,因為在你面前,凡活著的人沒有一個是義的。
原來仇敵逼迫我,將我打倒在地,使我住在幽暗之處,像死了許久的人一樣。
所以我的靈在我裡面發昏,我的心在我裡面悽慘。
我追想古時之日,思想你的一切作為,默念你手的工作。
我向你舉手,我的心渴想你,如乾旱之地盼雨一樣。(細拉)
耶和華啊,求你速速應允我,我心神耗盡!不要向我掩面,免得我像那些下坑的人一樣。
求你使我清晨得聽你慈愛之言,因我倚靠你;求你使我知道當行的路,因我的心仰望你。
耶和華啊,求你救我脫離我的仇敵,我往你那裡藏身。
10 求你指教我遵行你的旨意,因你是我的神。你的靈本為善,求你引我到平坦之地。
11 耶和華啊,求你為你的名將我救活,憑你的公義將我從患難中領出來。
12 憑你的慈愛剪除我的仇敵,滅絕一切苦待我的人,因我是你的僕人。

詩篇 102

遭難時籲主眷顧

102 困苦人發昏的時候,在耶和華面前吐露苦情的禱告。

耶和華啊,求你聽我的禱告,容我的呼求達到你面前!
我在急難的日子,求你向我側耳,不要向我掩面;我呼求的日子,求你快快應允我。
因為我的年日如煙雲消滅,我的骨頭如火把燒著。
我的心被傷,如草枯乾,甚至我忘記吃飯。
因我唉哼的聲音,我的肉緊貼骨頭。
我如同曠野的鵜鶘,我好像荒場的鸮鳥。
我警醒不睡,我像房頂上孤單的麻雀。
我的仇敵終日辱罵我,向我猖狂的人指著我賭咒。
我吃過爐灰,如同吃飯,我所喝的與眼淚摻雜,
10 這都因你的惱恨和憤怒。你把我拾起來,又把我摔下去。
11 我的年日如日影偏斜,我也如草枯乾。

祈主憐恤錫安

12 唯你耶和華必存到永遠,你可記念的名也存到萬代。

13 你必起來憐恤錫安,因現在是可憐她的時候,日期已經到了。
14 你的僕人原來喜悅她的石頭,可憐她的塵土。
15 列國要敬畏耶和華的名,世上諸王都敬畏你的榮耀。
16 因為耶和華建造了錫安,在他榮耀裡顯現。
17 他垂聽窮人的禱告,並不藐視他們的祈求。
18 這必為後代的人記下,將來受造的民要讚美耶和華。
19 因為他從至高的聖所垂看,耶和華從天向地觀察,
20 要垂聽被囚之人的嘆息,要釋放將要死的人,
21 使人在錫安傳揚耶和華的名,在耶路撒冷傳揚讚美他的話,
22 就是在萬民和列國聚會侍奉耶和華的時候。
23 他使我的力量中道衰弱,使我的年日短少。
24 我說:「我的神啊,不要使我中年去世;你的年數世世無窮。
25 你起初立了地的根基,天也是你手所造的。
26 天地都要滅沒,你卻要長存;天地都要如外衣漸漸舊了。你要將天地如裡衣更換,天地就改變了。
27 唯有你永不改變,你的年數沒有窮盡。
28 你僕人的子孫要長存,他們的後裔要堅立在你面前。」

詩篇 130

仰望耶和華者必蒙慈愛救贖

130 上行之詩。

耶和華啊,我從深處向你求告。
主啊,求你聽我的聲音!願你側耳聽我懇求的聲音!
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我等候耶和華,我的心等候,我也仰望他的話。
我的心等候主,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勝於守夜的等候天亮。
以色列啊,你當仰望耶和華,因他有慈愛,有豐盛的救恩。
他必救贖以色列脫離一切的罪孽。

約拿書 3-4

約拿復奉遣往尼尼微

耶和華的話二次臨到約拿說: 「你起來,往尼尼微大城去,向其中的居民宣告我所吩咐你的話。」 約拿便照耶和華的話起來,往尼尼微去。

警告尼尼微人

尼尼微是極大的城,有三日的路程。 約拿進城走了一日,宣告說:「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傾覆了!」

尼尼微人信而悔改

尼尼微人信服神,便宣告禁食,從最大的到至小的都穿麻衣[a] 這信息傳到尼尼微王的耳中,他就下了寶座,脫下朝服,披上麻布,坐在灰中。 他又使人遍告尼尼微通城,說:「王和大臣有令:人不可嘗什麼,牲畜、牛羊不可吃草,也不可喝水。 人與牲畜都當披上麻布,人要切切求告神。各人回頭離開所行的惡道,丟棄手中的強暴。 或者神轉意後悔,不發烈怒,使我們不致滅亡,也未可知。」

神鑒其所行不降其災

10 於是神察看他們的行為,見他們離開惡道,他就後悔,不把所說的災禍降於他們了。

約拿見之不悅

這事約拿大大不悅,且甚發怒, 就禱告耶和華說:「耶和華啊,我在本國的時候,豈不是這樣說嗎?我知道你是有恩典有憐憫的神,不輕易發怒,有豐盛的慈愛,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 耶和華啊,現在求你取我的命吧!因為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耶和華說:「你這樣發怒合乎理嗎?」 於是約拿出城,坐在城的東邊,在那裡為自己搭了一座棚,坐在棚的蔭下,要看看那城究竟如何。

耶和華神安排一棵蓖麻,使其發生高過約拿,影兒遮蓋他的頭,救他脫離苦楚。約拿因這棵蓖麻大大喜樂。

神以蓖麻為喻責約拿惜物過於惜人

次日黎明,神卻安排一條蟲子咬這蓖麻,以致枯槁。 日頭出來的時候,神安排炎熱的東風,日頭曝曬約拿的頭,使他發昏。他就為自己求死,說:「我死了比活著還好!」 神對約拿說:「你因這棵蓖麻發怒合乎理嗎?」他說:「我發怒以至於死,都合乎理。」 10 耶和華說:「這蓖麻不是你栽種的,也不是你培養的,一夜發生,一夜乾死,你尚且愛惜, 11 何況這尼尼微大城,其中不能分辨左手右手的有十二萬多人,並有許多牲畜,我豈能不愛惜呢?」

希伯來書 12:1-14

主所愛的他必管教

12 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 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a]。他因那擺在前面的喜樂,就輕看羞辱,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便坐在神寶座的右邊。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免得疲倦灰心。 你們與罪惡相爭,還沒有抵擋到流血的地步。 你們又忘了那勸你們如同勸兒子的話說:「我兒,你不可輕看主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 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 你們所忍受的,是神管教你們,待你們如同待兒子。焉有兒子不被父親管教的呢? 管教原是眾子所共受的,你們若不受管教,就是私子,不是兒子了。

受管教的結果

再者,我們曾有生身的父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何況萬靈的父,我們豈不更當順服他得生嗎? 10 生身的父都是暫隨己意管教我們,唯有萬靈的父管教我們,是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 11 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練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 12 所以,你們要把下垂的手、發痠的腿挺起來, 13 也要為自己的腳把道路修直了,使瘸子不致歪腳[b],反得痊癒。

當拿以掃為警戒

14 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要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

路加福音 18:9-14

法利賽人和稅吏的禱告

耶穌向那些仗著自己是義人藐視別人的,設一個比喻, 10 說:「有兩個人上殿裡去禱告,一個是法利賽人,一個是稅吏。 11 法利賽人站著,自言自語地禱告說:『神啊,我感謝你,我不像別人勒索、不義、姦淫,也不像這個稅吏。 12 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 13 那稅吏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也不敢,只捶著胸說:『神啊,開恩可憐我這個罪人!』 14 我告訴你們,這人回家去比那人倒算為義了。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

Chinese Union Version Modern Punctuation (Traditional) (CUVMPT)

Copyright © 2011 by Global Bible Initiative